首頁 > 簡介 > 背景
 
舉目向山祈禱
設計:伊誕‧巴瓦瓦隆
說明:山谷中祈禱的手,在人內心的一座山,設立祈禱的祭壇。天空多彩而美麗,上主創造浩瀚大地,值得頌讚和敬畏。

巴勒斯坦是一個多山丘的國家,以色列歷史上許多著名的事件與山丘有關,例如:摩西在西乃山頒佈十誡(出埃及記十九~二十章),先知以利亞在迦密山上大戰巴力的450位祭司(列王紀上卷十八章),主耶穌在他泊山上變貌(馬太福音十七章),耶路撒冷城外的山丘更常是主耶穌在服事以後,心靈安歇、重新得力的所在。

依照以色列人的傳統,主耶穌曾在十二歲的時候,隨同父母約瑟與馬利亞上行(上崎)前往耶路撒冷,並在父母尋找他的時候,回覆:「我當以父的事為念」而令人驚奇。以色列人一生中,會安排時問前往耶路撒冷朝聖,由於耶路撒冷位於海拔700公尺的山上,一路行來,漸行漸高,詩人就稱為「上崎的詩」,其中,詩篇一廿一篇是最優美的詩之一,這篇上崎的詩表達了面對危難與困苦時,舉目向山、仰望創造天地的主上帝,從祈禱中得到力量、保守與幫助。確信創造天地的主上帝是歷史的主宰,祂會看顧受苦的人民。

學者認為詩篇一廿一篇是以對吟、對話的方式呈現,認為本詩有可能是以下三種情況所寫:
一、是個人與自己的靈魂、內心的對話。二、是信徒與神職人員在禮拜中的攻應式對話。三、是一群朝聖者在旅途與他們的靈性導師之問的對話。這些對話都在確認創造天地的主上帝會幫助仰望訑受苦、面對危難的子民。

詩人表達在朝聖的旅途中,受苦面對危難的朝聖者,仰視高山,再越過高山,直視創造眾山,也是創造天地的主上帝,祂是一切力量的來源,在令人敬畏的大自然現象之上,就是主上帝的力量,祂保守受苦的子民不受侵害。

 

Copyright © 2000 - 2025 liftupeyes.pct.org.tw All Rights Reserved
106613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:02-2362-5282
執行助理:陳敬元 分機240
powered by ICPCT.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